你了解婴幼儿肛肠健康保健吗?
文章导读:有些人认为婴幼儿不会得肛肠病, 这样认识是不对的。人从 落地起都可患肛肠病, 如先天性肛门闭锁( 没有肛门) 、先天性肛 门移位、先天性肛门狭窄、先天性肛门阴道瘘、直肠尿道瘘等。同
来源:广州东大肛肠医院
有些人认为婴幼儿不会得肛肠病, 这样认识是不对的。人从落地起都可患肛肠病, 如先天性肛门闭锁( 没有肛门) 、先天性肛门移位、先天性肛门狭窄、先天性肛门阴道瘘、直肠尿道瘘等。同时因为婴儿大脑抑制功能发育不全, 肛门括约肌、提肛肌等功能较弱, 出现大便次数增多, 有时还会出现大便失禁, 所以对婴幼儿的
肛门病也要引起重视。
1. 婴幼儿肛肠病的特点
( 1) 可发生肛门畸形
婴儿落地时人们最关心的是性别,在忙乱中往往疏忽了肛门是否正常。据统计报告新生儿的肛门畸形为万分之二左右。所以父母不要忘记观察婴 儿有无肛门、肛门部是否正常、肛门是否狭小、有无肛门瘘道等。还要注意婴儿大便的情况, 如果婴儿长时间没有大便, 出现腹胀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, 因为直肠狭窄或闭锁, 虽然肛门正常, 但粪便不能通过直肠从肛门排出而出现梗阻, 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婴儿的生命。
( 2) 易感染形成脓肿
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全, 抵抗力低,肛门部很容易引起感染。又因婴儿不能说话, 感染初起不易发觉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, 等到家长发现脓肿已经形成了。所以婴儿尿布要勤换、肛门要勤洗, 并经常注意肛门有无异常。
( 3) 易腹泻引起脱肛
婴幼儿消化不良、受凉或肠道 感染等均可引起腹泻, 这是经常发生的病证。由于小儿肛 门直肠部组织发育不健全, 如果腹泻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, 可以引起直肠与周围组织脱离而发生直肠脱垂。所以当小儿发生腹泻时应及时治疗。
2. 婴幼儿常见的肛肠病
( 1) 先天性婴幼儿肛肠病
产生原因: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, 发现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只有8 cm的时候。胎儿的直肠和膀胱是互相连着的, 这个沟通的地方称为“肛腔”。胎儿长到第 7 周的时候, 肛腔分为前后两个部分,前面发育成泌尿生殖系统( 膀胱、尿道、阴道) , 后面向会阴部伸展发育形成直肠。从这时候起, 直肠和膀胱就成为两个独立的、互不通连的脏器。胚胎第 9 周时肛门部的肛膜消失, 就逐渐形成了肛门。当胚胎第 9 周时, 如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, 引起胚胎发育异常, 或发育中止时, 就可以造成肛门直肠的畸形。
分类:
第一型: 肛门或直肠狭窄。肛门和直肠都完整而且相通, 只是肛门或直肠下端狭窄, 管径比正常婴儿细, 粪便通过发生困难。
第二型: 肛门膜状闭锁。直肠正常, 肛门部有凹陷、肛门与直肠之间有膜状隔阻塞, 引起肛门与直肠不相通而大便不得排出。
第三型: 肛门直肠闭锁。直肠下段与肛门皮肤凹陷之间有相当距离, 不能大便和排气, 这种畸形最多见, 约占整个直肠先天性畸形的一半以上。
第四型: 直肠下端闭锁。这些新生儿肛门外形正常, 有肛门存在, 肛门及肛门括约肌均正常,但肛门与直肠之间有不同距离的间隔, 由于这间隔较高, 肛门表面基本正常, 所以这种类型常被忽视。
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可伴有瘘道, 在男婴多见为直肠膀胱瘘、直肠尿道瘘、直肠会阴瘘;女婴多为直肠阴道瘘等。当伴有这些瘘道时, 常被忽视, 往往发现尿内的粪便或尿液混浊时才引起注意。这些病变很容易引起膀胱炎或肾盂肾炎。
(2)非先天性的婴幼儿肛肠病
只要家长仔细,这类疾病通常容易被发现。主要有小儿肛周脓肿、小儿直肠脱垂、小儿直肠息肉、小儿肛门寄生虫等。
3. 如何进行儿童的肛门卫生保健?
( 1) 注意局部清洁干燥
婴儿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, 对大便的控制力差, 有大便就排, 所以排便次数多。有的是一边吃饭一边大便, 甚至排便次数超过吃饭的次数, 而且常常是稀便, 这是乳儿特有的排便形式, 不必担忧。由于排便次数多, 又常为稀便, 如尿布更换不及时很容 易引起肛门 皮肤潮红、溃 烂、感染等, 俗称“红屁股”。要保持婴儿的肛门健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。同时在排便后用温水或温盐水清洗肛门。尿布要用开水烫洗并曝晒。发生红屁股时, 洗后可扑上一些痱子粉, 再用柔软的干尿布包好。
( 2)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
儿童有时大小便控制不住, 污染衣裤, 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, 家长不宜过多责备, 以免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。要帮助孩子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, 到时间就去排便; 但如果没有大便也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, 少数儿童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书或玩耍的习惯, 这对肛门保健很不利, 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。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, 他们会认为大便没解干净而坐在便盆上不愿起来, 这样很容易引起肛门病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叫孩子起来, 并用温水清洗和用热毛巾热敷肛门, 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。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。如果发现小儿大便时哭闹, 或排便非常用力、甚至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及时查找原因, 对症处理。
( 3) 要注意便盆卫生
儿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, 如便盆边缘有破损会擦伤皮肤, 便盆不清洁可引起细菌感染。集体公用的便盆还会互相传染疾病, 所以便盆卫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。另外,儿童大多穿开裆裤, 小儿常常席地而坐, 往往会发生感染和外伤,也应帮助他们改掉这种席地而坐的习惯。
上一篇: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怎样? 下一篇:肠子为什么爱唱歌而且放屁臭?